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安人汪氏墓志铭绍兴十九年1149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三、《浮溪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
安人汪氏,世家新安,余伯兄大中大夫槃之女也,为邑人武节郎俞积之妻。
武节之父曰翚,字彦升,知书喜事,从一时贤士大夫游如不及,以大中长者,尤归心焉,请安人为其子妇。
安人入俞氏,无几何时,而舅姑皆殁,家累千金。
安人资警敏,辅佐其夫,奉烝尝、持门户,有健丈夫所不能为者,而武节、安人之年未冠未笄也。
不数年间,阃之内外,绳绳秩秩然,贤于彦升无恙时。
乃勉武节于学,使与胜己者周旋。
客至,安人举中馈之职,酒殽声伎之奉,咄嗟如其所须,必乐饮极欢而罢。
由是武节三十年间,无秋毫不满意者,以安人之贤也。
武节艺成,再以名上礼部,不报,得武功爵而后归。
安人相敬如宾,交游日广。
再锡命书,封曰安人,仍赐冠帔。
武节先安人十五年殁,安人抚其孤,恩意周尽,虽邻里族姻,莫知非其所生。
当是时,安人母兄全州府君老矣,安人奉之如父,岁时温凊,礼无违者。
既卒,哭之过时而哀,言及辄声与涕俱。
凡父党夫党,无亲疏小大,称其力调护之,一以至诚,始终无少异。
安人绍兴十八年八月某甲子遇微疾,终于家,得年六十有九。
一邑之人,讲闻安人之贤者,莫不为之叹息。
曾祖讳某,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祖讳某,奉议郎,赠少傅
子三人。
允中承节郎徽州黟县,前卒。
曰允若,登仕郎
允恭,未仕。
孙男女合若干人。
男曰某、曰某,尚幼。
女适迪功郎饶州府鄱阳县东尉徐琰。
十九年某月某甲子,允若、允恭奉安人之柩,合葬于婺源县何村武节之墓。
铭曰:
家溯而盈,莫见其缺也。
而成,莫见其别也。
以未亡之身,屹然立俞氏之门,曰女之烈而非妇之哲也。
判府提刑高峰先生寿祠记 南宋 · 滕巽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道光《濂溪志》卷四、光绪《湖南通志》卷七五、光绪《道州志》卷七
古者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皆以教国人。
至于内睦九族,崇一姓,则有家塾之教焉。
三代之盛,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自王公以下至庶人子弟,皆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十有五岁,始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或小或大,犹阶而升,不可踰也。
自利禄之涂开,本末之莫究,大学之教,蹊辙既差,至于小学,忽而不讲,古道之不可复其本,盖已先失之矣。
扶世立教之君子,安得不重有感于斯?
判府提刑高峰先生淳祐丙午以舍选高第典教道州
越十二年,又以国子博士剖符于兹郡。
踰年政成化洽,谓道为元公阙里,既请御扁于朝,因彻城西书院而鼎新之。
凡可教国人者,规制毕备。
重念元公百世之师,礼当有后。
一日谒濂溪旧宅,颓垣坏壁,岁久弗葺,且元公之父谏议祠堂列寘他所,即语同列曰:「父子异席,恐非所以明有敬」。
邑宰钱寅翁彻而新之,合谏议、元公,俾祠于正堂,就立儒学斋于其右。
求周氏之族龆龀以上者,得二十馀人,选族之长主祠,提其纲,专教谕之责。
掌膳之员,月给钱粮,日足供膳,俾可□子佩于此焉□养,于此焉就师。
教养分而职任专,课程严而工效速,曾未期月,习句读□辨偶者,皆崭然见头角,小学之有功于作人盖如此。
凡异姓之子弟愿附斋就学者,亦听焉。
因奏请濂溪书院宸奎,皆已闻之于朝,斯盛举也。
昔我朝元祐盛际,诸君子聚朝,尊崇孔氏之后,赐田百顷,置教官一员,仍令本州举有行义人充教谕,孔氏子弟入学者,优与供给。
元公倡道,上接洙泗,周氏之有后,犹孔氏之有后。
顾曩之尊崇出于朝廷,其规画也易;
今之举行出于州□,其建置也难。
顾高峰先生所以惓惓周氏者,不忘元公也。
元公之后者,其能忘高峰乎?
于是阖周之族,议立祠肖像于小学,昕夕敬仰,以无忘高峰之德,将与元公祠宇相为无穷。
祠成,□然而谒予求其颠末。
巽真□为一日之长,实有董教之责,谊不得辞。
于是谂于众曰:故居之建小学,非私周氏也;
小学之建寿祠,非相容悦也。
志元公之志,学元公之学,由小学门户而造大学之阃奥,庸非高峰先生之所望乎?
元公年十二三,志趣高远,钓游溪上,吟弄风月,洒落光霁之胸次,已备见于此时。
年二十则行义名称之有闻,三十则为二程师矣。
又闻二程之受学于南安也,时明道年十五,伊川年十四,师友授受,实千古理学之源。
妙龄志尚,超卓如此。
今来游小学者,必以是立志,则□望元公之睟容,目想二程之颖悟,日拜高峰之寿像,斯可无愧。
不然,匪惟二三子之忧,亦龙山豸岭之羞。
先生姓杨大名允恭字谦仲长沙人,道号高峰先生云。
时景定癸亥良月望日,门生迪功郎道州濂溪书院山长滕巽真记。
门生迪功郎道州州学教授萧□□书丹。
门生宣教郎、知道州营道钱寅翁篆盖。
学生衡州学谕教谕费□庆,居士郴州□县□□□□前□州学元鼎孙、胡世昌、梦龙宗、周从龙,附斋前州学直学□之孙、欧阳应圆、应成,学生周利、万日清、天然、天祺、天锡、天泽、复元春、天感、天应、天福、天益、天祥、天□才□龙□□□□□元隆、元迪□□□□□□□□应月、应宗、应喜□□□训□□□□□闰安馀富、安发、应馀、伯秀、文庆,书院斋长周正雷,书院主祠、前宗学讲书周不比百拜同立石。
宋承务郎致仕范君墓志铭咸淳八年九月 南宋 · 雷宜中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三
长沙郡博士范性道将葬其父,走书富沙乞铭。
予识性道弱冠时,其父固高蹈士宰上,焉用吾文。
虽然,性道为人子,将以慰九原也。
君讳之龙,字震夫丰城楂村人。
曾祖英乂,承务郎
祖子才,迪功郎江阴军江阴县
允恭,隐居穷经不仕。
范于丰城远有端绪。
超山之巅,白石突见。
图经载:白石墓晋范登云葬处,盖所自出也。
南渡以来,代有显官,近世杰出,智足以发奸擿伏,力足以兴滞补弊。
有西堂先生,江国之望也,予同年生,严骨鲠,有直气,肮脏有健笔,官虽不显,而立节持身,凛凛如生。
此数十年,决科喝第,丰城无范姓,士林以为欠。
君每高选,于春秋小比,特不偶于三岁荐士,迹晦而不彰。
予又未尝相接浮沉,庸俗者不足书,猎取稛书者不传信,独怪余知性道垂三十年,前后所以用情甚至,而君不屑一举足吾门,是其耻矜耀侘傺于得丧,呫嗫巧侮于交际也必矣。
其平居以不速祸为福,不履危为安,不私求为公,不妄费为富。
即是四言,慨想其所,其安命义、乐名教、守分剂者也。
抑为之于前,则一门诸父阿大中郎
善述于后,则妫将始昌,二惠竞爽。
颜氏子进得吾夫子为之师,退又有箪食瓢饮为之资。
其乐也,内有由然也,然则勉焉,其若修翛焉,其若游退焉,其若无求,君其有所与立也欤。
君生于嘉泰元年九月丙子咸淳六年闰十月辛亥终于潭州官廨。
官阶性道为诸生,该明禋恩霈,封迪功郎
既第,进封承务郎
娶孙氏,封孺人
子二人:性道,以太学前廊,赐咸淳四年进士第,初任迪功郎潭州州学教授
原道
孙男四人:秉德、秉礼、秉哲、秉信。
女四人。
性道等将以八年九月壬午,奉柩葬于同里桥亭之原。
铭曰:
世方激兮我平,世方竞兮我宁。
后有托兮前有冯蒙,庄所云缘督以为经。
桥亭之山兮青青,桥亭之水兮泠泠。
奠于此兮,百世其兴。
太中大夫显文阁待制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本路劝农使、兼知建宁府、兼管内劝农使、节制左翼军屯戍军马、赐紫金鱼袋雷宜中撰。
中大夫、直秘阁丰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李义山书丹。
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致仕、丰城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徐经孙题盖。
按:江西丰城市博物馆藏志石。
家庙记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八、《忠肃集》卷九
元祐六年,议者谓河间刘公殁于衡州,藁葬僧寺,因失其地所在,其后汶上之葬,招魂而已。
此议既兴,闻者无以明其不然,或以问其孤某,某曰:「此事未尝有也」。
然此言必有所起,以今观之,实状可按验者四,事理可察见者三,而议论所从起者一。
昔公以秘书丞治道之江华,子男某未冠,而公夫人之季弟进士孝若实同行。
踰年,公鞫狱于衡,得疾不起。
讣闻,孝若走衡,与郡所委官吏菆于花药山僧舍。
事毕,孝若江华,挈其孤。
而夫人陈氏前亡,权厝在县,至是议以其丧北归,经由取道,复俱至衡。
会公伯兄乡贡学究允恭,率其子乡贡进士延年自乡里亦奔讣而至,众与其孤定议,火化为两函致其丧,使孝若、延年扶护陆走,而允恭买舟载其孤以归。
允恭父子与孝若今虽死,其妻若子若孙若族属皆在,悉见其事。
实状可按验者一也。
允恭与其孤既至汶上,而外氏秘书监陈公希古尚无恙,遂留诸孤,鞠养于家。
而延年独护丧陆抵永静,安厝于僧寺经藏院。
其主僧曰某僧,判官曰永善,小师曰文昌,及其徒甚众。
某岁时自乡而往,展省祭祀。
永静之亲属故旧无不见之者。
康定戊寅熙宁庚戌,凡三十馀年。
岁月久远,不容伪为。
实状可按验者二也。
熙宁庚戌,既卜葬于郓,某躬至永静,迎公与夫人之丧抵郓,权厝于僧寺,西禅院僧崇贤及其徒亦甚众,今多存者。
实状可按验者三也。
熙宁辛亥八月,某举葬公与夫人之丧于郓之须城县大谷山之原。
亲族故旧乡人送葬者,先后凡数百人。
改造棺椁,增易衣衾,与凡送之事,人人为助,初无招魂之事。
借令人有不幸,旅榇亡失,则招魂变礼,亦古今所有,不必迁就以讳其事。
自须明设招魂之仪,顾岂能隐于乡闾亲族故旧之间?
若一有此意,人谁不知者?
凡今汶上之人,皆可诘问。
实状可验者四也。
实状如此,然闻之者难使人人往按其事,则又有事理灼然,可以一言而虚实立见者。
初,公之亡在宝元二年八月上旬孝若闻讣而至,复走江华,犹在是月。
某及乡里亲属皆会于衡,在是年冬
孝若以数日之间,权菆僧舍以待复来,其势安肯遽然卜地殡葬,遂为久远之计?
某与亲属既至,三数月间,又安得遽已失其地之所在?
况郡委官吏实预其事。
事理可察见者一也。
熙宁辛亥七月,某由御史谪官衡州八月赐告于朝,许葬讫之官,明年二月到贬所。
诚如议者之言,谓心知留殡于彼而未获,则得官于衡,正访求之时也。
岂有身将往而不少俟,先为招魂虚伪之计,既葬而又往返访求?
参之人情,殊无此理。
事理可察见者二也。
某与伯父、从兄、舅氏之在衡也,夫人之丧先自江华焚化,扶护而至。
岂有夫人之丧则扶护以行,而公独留殡于经由羁旅之地?
谓贫不能举丧而归,则卜地殡葬,与举丧而化之,其费孰多?
谓皆留殡,则江华何独无夫人之殡?
且陆走两丧,何自而得之?
事理可察见者三也。
虽然,议论如此,必有所因而起。
某之官于衡,凡州郡召宴于花药寺,常以旧经菆厝,辞不敢往。
或曰:「位次非一。
惟所菆之舍则宜避。
一概避之,非也」。
故尝究寻菆舍之所在。
众曰:「菆寓之日不多,而岁月经历已远,莫能记矣」。
访求之议,其殆起于此乎!
知之审者,谓所以访求之意如此;
知之略者,与展转相传而知者,遂皆以谓访求殡葬之地而不获也。
然某在衡三年有馀,以及元祐,几二十年,初不闻有此言。
逮蒙恩任使,责望既重,始有藉此言而至者。
元祐五年,有僧某京师,自云花药僧也。
山前近得一坟,林木甚盛,指以为刘公所葬,愿得奏赐紫衣。
始闻之骇然,询问,考其證验本末,皆无所有,知其为误妄明白矣。
欲延见之,则其言无实;
欲言于有司治之,则干求希望之情,类此者非一。
因使人谕以本末谢遣之,愧怍而去,其后不复见之。
然人遂多传其事者,或信或不信,大抵皆自寺僧发之。
此议论所从起者一也。
不孝,所以显扬其亲者不著,而使此言在人,之罪大矣!
不可以有加矣!
虽然,言在人而欲人人晓之,力不能也。
存其实以待察,则可得而勉焉。
故私载其事迹本末,与公及夫人之志铭,并藏于庙。
元祐六年十二月,嗣子观文殿学士大中大夫、知郓州、充京东西路安抚使谨记。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 曹魏 · 杨阜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
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
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璇室、象廊,为倾宫、尘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
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楚灵、秦皇为深诫。
高高在上,实监后德。
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
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
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
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
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
《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臣虽驽怯,敢忘争臣之义?
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
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魏·杨阜传》)
上疏陈要务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臣闻舜举五臣,无为而化,用人得其要也。
天下群司猥多,不可不审得其也。
不得其人,一日则损不赀,况积日乎!
《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
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
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
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
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
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在其间。
分数之法,周备如此。
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
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利而离其事;
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
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
臣以为宜亟定其制,而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
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
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
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
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
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天下享足食之利。
禹、稷躬稼,祚隆后世,是以《明堂月令》著帝籍之制。
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莘;
婴齐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于海滨。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贤士,皆尝从事于耕农矣。
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
使冗散之官为农,而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谷可以无乏矣。
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
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
夫为政之要,计民而置官,分民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而废也。
若未有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
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
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
《虞书》曰:「三载考绩,三步黜陟幽明。
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
故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
居不见久,则竞为一切之政。
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
陶之所上,义合古制。
惟陛下裁之。
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
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
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
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
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
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
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前春乐平太守曹志,上欲为博士卒史,此尊儒之一隅也。
主者奏寝之,今典千里,臣等并受殊宠,虽言辞不足以自申,意在有益,主者请寝,多不施用,臣恐草莱之士,虽怀一善莫敢献之矣(《晋书·傅玄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十四,又十九)
曹志乐平太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昔在前世,虽历运迭兴,至于先代苗裔,传祚不替,或列藩九服,式序王官。
选众命贤,惟德是与,盖至公之道也。
魏氏诸王公养德藏器,壅滞旷久,前虽有诏,当须简授,而自顷众职少缺,未得式叙。
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宗英,朕甚嘉之。
其以乐平太守(《晋书·曹志传》)
乞限一月内令盖尧臣等各具今年太阴九道宿度奏乾道五年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宋史》卷八二
都省灵台郎历算盖尧臣、皇甫继明、宋允恭等言:「厥今更造《乾道新历》,朝廷累委官定验,得见日月交食密近天道,五星行度允协躔次,惟九道太阴间有未密。
搜访能历之人补治新历,半年未有应诏者,独荆大声别演一法,与刘孝荣《乾道历》定验正月内九道太阴行度。
今来二法皆未能密于天道,《乾道》太阴一法与诸历比较,皆未尽善。
今撮其精微,撰成一法,其先推步到正月内九道太阴正对在赤道宿度,愿委官与荣、大声验之。
如或精密,即以所修九道经法,请得与定验官更集荣、大声等同赴台,推步明年九道太阴正对在赤道宿度,点定月分定验,从其善者用之」。
大昌等从大声、孝荣所供正月太阴九道宿度,已赴太史局测验上中旬毕,及取大声、孝荣、尧臣等三家所供正月下旬太阴宿度,参照览视,测验疏密,尧臣、继明、允恭请具今年太阴九道宿度。
欲依逐人所请,限一月各具今年太阴九道变黄道正对赤道其宿某度,依经具稿,送御史台测验官不时视验,然后见其疏密。
曹志博士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阐弘胄子之教。
其以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书·曹志传》,《书钞》六十七引《起居注》。)
奏议齐王攸之藩 西晋 · 曹志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二
伏闻大司马齐王当出藩东夏,备物尽礼,同之二伯。
今陛下为圣君,稷契为贤臣,内有鲁卫之亲,外有齐晋之辅,坐而守安,此万世之基也。
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其人也,异姓则太公其人也,皆身在内,五世反葬。
后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谲而不正,验于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鸮」同日论哉!
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
干植不强,枝叶不茂;
骨鲠不存,皮肤不充。
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
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
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
故天之聪明,自我人之聪明。
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
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
此自圣主之深虑,日月之所照。
事虽浅,当深谋之;
言虽轻,当重思之。
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
知忠不言,义所不敢。
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晋书·曹志传》)
婺源新学记乾道九年闰正月1171年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八、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二一、雍正《江南通志》卷八九、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江东俗本嚚于讼,歙浪受其名,婺源人重不幸,至席鼎汤最沸之目。
县人翰林汪公藻、吏部朱公,用文章行谊表表独立,不忍视乡曲蒙恶,顾而之他邦,纷闵闵焉。
诸生时相与言,学宫在西边九十五年,寖入于坏,地势暗昧,青衿不能群居,阴阳家流杂指山乡背为不韪,当徙而趋新,士大夫滋益多,淫谤宜革。
是时乾道岁戊子,令彭君烜曰:「嘻,吾责也,将安所易置乎」?
曰:「吉莫如城东驿」。
君曰:「是在部使者,非吾实颛」。
诸生请之而俞,且至五十万钱侑费,倾县大喜。
儒生王允恭、李知己并捐其旁便近地,倡出钱粟。
诸公闻,欢趋之。
即其,庙殿及藏书阁咸垂就矣,合郡守好恶异,疑县持以计特歛民,书揭邀愬章,至换他健吏。
耳目钩讦亡一词,始抟颊愧悔,听绪成之。
然首议者倦矣,谢工遣徒,仆木撤瓦,丞尉亦惩艾祸,噤不复发口。
独殿阁栖棘篱中不敢毁,望之愀然。
又三年,后令洪君邦直至,为后守史侯言,侯矍然悼前,故曰:「二千石惟不兴学,县令揽众谋自办之,靳靳尼其成,安取此」!
即出郡钱六十万,使讫役。
既萎而苏,既偻而伸,民又益喜勇劝,视曩时倍数。
月顷,百室之宫成,靓深广盱,不啬于素,过者心开目明,毋间处者。
于是隽秀士滕生恪以降百有一人介令为容,遣信千八百里走赣川,合词告鄱阳洪迈曰:愿有以记。
予乡壤与斯邑接,令君又宗盟长,其得辞?
今之学若古之塾也,庠序之制,既以糟粕仅存,至于主敬以直内,主义以方外,致知格物之本,穷理尽性之要,正心诚意之传,绵绵延延,如线不绝。
曾子且死,不忍一箦之姑息,举扶而易之;
季路临大难,正冠结缨之暇,如在洙泗;
工尹商阳,手弓而杀人,掩目止御,不忘有礼。
死生之变,争战之急,亦大矣,而归趣如此,况乎从容进退、洒扫寝食之间哉?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古之人欤?
其天资高明,后世虽不可跂及,向非学问,辅以谊士,有不能教民而驱使战,是谓弃民;
不素养士而望其必然,斯为弃士。
宜国家拳拳致力,立学遍海内,临之官师,而不容释也。
呜呼!
事难兴而易败。
今夫是役,有邑子开先,部使者畀其地,县大夫慭为之,而职教化者顾不可,功十八而画。
历四年,阅两令,始克溃于成。
故予诘曲登载,验其至难。
后之君子朝夕游于斯,尚思先王之所以教,古人之所以行,朝廷所以留意,翰林吏部烨然之光辉,祭酒之所以急,利其春辉,以既秋实,穷高极深,暴白成就,使远近称颂,曰婺源又有人。
若是乃答令君本意,科第馀事耳。
乾道九年闰正月二日左太中大夫、充集英殿修撰、知赣州军州、提举学事馀干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洪迈撰并书。
司空密陵侯郑袤 其二 西晋 · 潘岳
 出处:全晋文
陈谟台阶,翼和鼎实,显绩成于台省,清风畅于所莅;
故能老安少怀,遂至迩亲。
凡厥搢绅之士,所以挹酌洪流、含咀英芳者,犹旱苗之仰膏雨,湛露之晞朝阳也。
铭曰:
于铄元侯,则大垂象。
弘操岳峻,宇量深广。
允恭克让,宣哲清朗。
有始有卒,可大可久。
言由忠信,行履孝友。
光光金貂,再冠其首。
赫赫皇符,仍折其部。
义格皇穹,德冠群后。
清风显烈,没而不朽(《艺文类聚》四十七)
大雅吟 西晋 · 石崇
四言诗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
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
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良史书功。
超越三代,唐虞比踪(右一曲晋乐所奏。○《乐府诗集》二十九。《诗纪》三十。)
与兄平原 其二十九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云再拜:君苗文天才中亦少尔。
然自复能作文,云唯见其《登台赋》及诗颂。
作《愁霖赋》极佳,颇仿云,云所如多恐,故当在二人后。
然未究见其文。
见兄文,辄云欲烧笔砚(《书钞》一百四。),以为此故不喜出之。
曹志,苗之妇公,其妇及儿,皆能作文。
项借其释询二十七卷,当欲百馀纸写之,不知兄尽有不?
李氏云:「雪与列韵,曹便复不用」。
人亦复云,曹不可用者。
音自难得正,谨启。
又表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陛下之躬执谦光,允恭克让,俯从吏议,示总万机;
布旷荡之诏,开自新之路。
海隅渐惠,朔南暨声,有生之伦,咸被嘉庆。
陛下量包宇宙,明眸三辰,灵祇稽应,华戎同戴,加以王室中微,邦基将绝,遗民元元,属命陛下。
陛下以德则无所与让,言事固所负荷,诚宜遗小礼存大务,援据图录,居正宸极,上副祖宗之心,下一兆庶之望。
臣闻“必也正名”,前圣大之。
《春秋传曰》:“名以出信,名苟不正,则事有不从,信苟不立,则礼义或愆”。
乃载籍之明诫,开塞之所由也(同上)
奏立文昭皇后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自古周人始祖后稷,又特立庙以祀姜嫄
文昭皇后之于万嗣,圣德至化,岂有量哉!
夫以皇家世妃之尊,而克让允恭,固推盛位,神灵迁化,而无寝庙以承享祀,非所以报显德、昭孝敬也。
稽之古制,宜依《周礼》,先妣别立寝庙(《魏·文昭甄皇后传》注引《魏书·三公奏》。又见《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
穆帝哀策文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钦明文思,允恭克让。
忽若布衣,忘其矜尚。
体有示无,德克神王。
冕旒两楹,委政元辅
内倚公旦,外仗尚父。
郁哉惟文,赫斯惟武。
西廓岷河,北清伊渚。
园陵聿修,旧京式叙。
方振长慧,风埽天宇。
休牛归马,卷旗卧鼓。
俾我蒸民,击壤容与。
昊天不吊,奄背率土。
哀同遏密,痛方割钜。
日月不居,神道之缨。
三辰吉良,五谋同休。
祖载华庭,晏驾崇丘。
俯执馈奠,仰攀龙船。
岌岌黼黼妾,飘飘素旂。
感想平昔,人怀崩抽。
号声如震,洒涕成流(《艺文类聚》十三)
简文帝哀策文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同轨毕至,内外成列。
素旗宿悬,辒辌首辙。
执祖行于前殿,奉灵舆而迁逝。
悲神宇之长远,痛圣仪之幽翳。
攀龙輴以号慕,抚素膺以泣血。
爰命史臣,叙述圣德,扬徽音于飞旌,写哀心于翰墨,乃作策曰皇历攸膺。
圣祖启运,哲王遐承。
蒸哉元后,光我中兴。
天基徙构,朝阳再升。
皇矣圣考,合一履中。
道心玄玄,文明内融。
湛湛神仪,穆穆灵风。
望之凝秀,即之深冲。
爰在初龄,至性自然。
水镜一世,堂室重玄。
愔愔素庭,翳若丘园。
遂阿王室,婉迹经纶。
时有污隆,道无屈伸。
如彼平流,泯矣其津。
大过之时,皇德不竞。
天人革心,讴歌徙咏。
时惟伊霍,辅运以政。
钦若昊天,祇此明命。
龙飞九五,飨兹万国。
居宗举契,允恭玄默
绸缪哲辅,虚己仗德。
天明方曜,离晖翳朗。
玄化谁陶,苍生曷仰。
四运忽其遥迈,日月飘以飞沈。
将宁神于玄宇,迁玉辂于中林。
背华殿之昭晰,即幽隧之重深,奉神祇以永诀,邈终天而莫寻。
神恍惚其若寄,泣横坠以流襟(《艺文类聚》十三)
蔡谟等奏请临朝诏建元二年九月 东晋 · 康献褚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帝幼冲,当赖群公卿士将顺匡救,以酬先帝礼贤之意,且是旧德世济之美,则莫重之命不坠,祖宗之基有奉,是其所以欲正位于内而已。
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
先后允恭谦抑,思顺坤道,所以不距群情,固为国计。
岂敢执守冲暗,以违先旨。
辄敬从所奏(《晋书·康献褚后传》)
受禅改元制 唐末五代初 · 朱全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一
王者受命于天。光宅四海。
祗事上帝。宠绥下民。
革故鼎新。谅历数而先定。
创业垂统。知图箓以无差。
神器所归。祥符合应。
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前朝道消。中原政散。
瞻乌莫定。失鹿难追。
朕经纬风雷。沐浴霜露。
四征七伐。垂三十年。
纠合齐盟。翼戴唐室。
随山刊木。罔惮胼胝。
投袂挥戈。不遑寝处。
洎上穹之所赞。知广运之不兴。
莫谐辅汉之谋。徒罄事殷之礼。
唐主知英华已竭。算祀有终。
释龟鼎以如遗。推剑绂而相授。
朕惧德弗嗣。执谦允恭
避骏命于南河。眷清风于颍水。
而乃列岳偫后。盈廷庶官。
东西南北之人。斑白缁黄之众。
谓朕功盖上下。泽被幽深。
应天以顺时。俾化家而为国。
拒彼亿兆。至于再三。
且曰。七政已齐。
万几难旷。勉遵令典。
爰正鸿名。告天地神祇。
建宗庙社稷。顾惟凉德。
曷副乐推。慄若履冰。
懔如驭朽。金行启祚。
玉历建元。方宏经始之规。
宜布维新之令。可改唐天祐四年开平元年
国号大梁。书载虞宾
斯为令范。诗称周客。
盖有明文。是用先封。
以礼后嗣。宜以曹州济阴之邑奉唐主。
封为济阴王。凡曰轨仪。
并遵故实。姬庭多士。
比是殷臣。楚国群材。
终为晋用。历观前载。
自有通规。但遵故事之文。
勿替在公之效。应是唐朝中外文武旧臣。
见任前资官爵。一切仍旧。
凡百有位。无易厥章。
陈力济时。尽瘁事我。
古者兴王之地。受命之邦。
集大勋有异庶方。沾庆泽所宜加等。
故丰沛著启祚之美。穰邓有建都之荣。
用壮鸿基。且旌故里。
爰遵令典。先示殊恩。
宜升汴州开封府。建名东都
其东都改为西都。仍废京兆府雍州佑国军节度使